京澳门新葡8883-首页

最近新闻
2019-08-27
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BBD、富克医疗、猪八戒惊艳亮相2019智博会
8月26日上午9时,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重庆开幕,紧扣“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主题,聚焦大数据智能化领域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最新成果。谷歌、英特尔等世界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互联网科技名企等近千家企业到场,携5G全息通话、AI智能体验、智慧政务和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核心的多项前沿技术与产品亮相。BBD数联铭品、京澳门新葡8883富克医疗、猪八戒惊艳亮相本...
2019-08-16
湖南卫视聚焦报道:没头都能活一周的蟑螂,却被这种真菌灭杀!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真菌灭蟑螂 盛夏时节,有一种生物开始活跃:他们出没于油腻、潮湿之地,侵占厨房的每一寸土地,让人害怕,让人生厌,他们有一个官方的名字:蜚蠊。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蟑螂,或者“小强”。 作为传统“四害”之一,杀灭蟑螂成为数十年间中国人茶余饭后的一项“主题活动”。 人工捕杀、开水烫、粘捕、黑光灯电击……从手动到自动,从生物到物理,一场立体化、多维度的“捕蟑行动”彰显了...
2019-08-08
农药残留不可怕,做好这几点,食品安全有保障!
农药残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每年全世界超过50万例农药中毒事件85%以上的癌症、80余种疾病都与农药残留有关农药残留这么可怕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农药残留是可以去除的做好这几点食品安全就有保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有农残不代表有害!普通的农药残留只要不超过一定剂量,是安全的那么,什么是农药残留?如何去除农残?不同果蔬去农残方法是否有不同?下面逐一为您解答关于农药残留什么是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农药...
2019-08-01
易极付爱心食堂开启招募:一粥一饭,让城市因爱而温暖
在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我们总能看到那一抹橙红色。他们,就是守护城市洁净的环卫工人。不管是万家灯火时,还是风霜雨雪天,他们都坚持在一线。桔红色帽子、马甲、长裤,手拿扫把、簸箕。他们是城市的独特风景线!无论在新闻中,还是在你我的身边,每当看到这些辛劳的环卫工人们,我们心中总会不禁升起一股善意与关心,而我们又实际做过什么回报他们吗?隶属于重庆市京澳门新葡8883科技集团的易极付,秉承“敬天爱人做...
关注京澳门新葡8883官方微信
观点丨张孝德:偏远古朴的乡村是以后的“奢侈品”
来源:京澳门新葡8883集团官网
时间:2019年07月24日

7月22日,由市农业农村委指导,重庆日报联合京澳门新葡8883集团主办的“乡村振兴大讲堂”走进江津区嘉平镇,主讲嘉宾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研究部教授、博导张孝德,他以《迈向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为题,向现场观众探讨了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话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大讲堂”主办方将第二讲开设到农民家门口,更具现实意义。作为江津区的农业大镇,嘉平镇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农业镇。目前,该镇已初步建成集旅游观光和果实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园,初步形成了富硒产业万亩富硒茶、万亩富硒瓜、万亩富硒小水果等“五万工程”,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生动实践。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我们要认识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要了解乡村与中国的关系。”张孝德开门见山地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乡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根,只有读懂了中国乡村,才能建设好美丽乡村。”那么,迈向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究竟如何去实施?

  “乡村,事关天下和国家命运、事关中国发展底线和根基。乡村兴则中国兴。”张孝德认为,各地政府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千万不要以城市的思维搞乡村建设,不要以搞工业的思维发展乡村产业,更不要以治理城市的思维搞乡村治理。张孝德还提出,中国的乡村遇工业文明而衰,逢生态文明而兴,“未来中国的希望就在农村,特别是贫穷落后的中西部农村。我主张各地政府多发动当地人主动作为,激发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讲座中,张孝德讲得头头是道、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台下听众兴趣盎然、受益匪浅、茅塞顿开。如何让乡村空间资源分配更科学?城市人下乡如何融入乡村?乡村发展的方向趋势是什么?在现场互动环节,观众就各自领域的困惑纷纷提问,张孝德一一详细答疑解惑。


专访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研究部教授、博导张孝德

如今偏远古朴的乡村是以后的“奢侈品”

 建设乡村,先要读懂乡村;引人下乡了,乡村就活了;如今偏远古朴的乡村,恰恰是未来的“奢侈品”……

  7月22日下午,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本期“乡村振兴大讲堂”主讲嘉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研究部教授、博导张孝德侃侃而谈。

  听闻重庆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正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张孝德给予高度关注与肯定:“重庆发展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在地化。”

  访谈中,张孝德重点就重庆如何更好地结合山地特色振兴乡村,阐明了个人的观点,提出了发展的路径,以及中肯的建议。

乡村建设

不要以城市的思维搞

  “古人讲‘知行统一’,在乡村问题上,我觉得‘知’比‘行’更重要。”说起如何做好乡村建设,张孝德说,“如今,很多人把眼光投向乡村,想着要改变乡村、建设乡村。不过,大家在投身建设乡村前,先要读懂乡村。”

  他认为,乡村是中国的树根,城市是中国的树冠。乡村有悠久的农耕文明,有诗意的栖居环境,有多样的民居建筑,是中国生态文明的摇篮。然而,当前不少地区将城市美化思维照搬下乡,以建设城市的思维去肆意改造乡村,使乡村失去了原有的农耕文化与生命温度。

  “读懂了农村,就不要以城市的思维搞乡村建设。”张孝德以建设房子为例。很多地方,不少老板按照城市建设的思维去建设乡村,耗巨资用钢筋混凝土在农村建宾馆、盖酒店。可是,这些建筑与田园风光格格不入,最终难以长久吸引人气。

  他介绍,52岁的北京人牛健就“读懂了乡村”。为了逃避城市的雾霾天气,他在京郊搭建起一个理想中的“都市桃花源”——一个用集装箱、生态建筑物、生态材料组成的,可以实现蔬菜自给自足的四合院。牛健把自己生活的图片传上网络之后,点击量达到10万余次,前往参观消费的人多达5000余人。

  “牛健院子的价值来源,就是青山绿水的乡村魅力。”张孝德说,乡村建筑就应该凸显当地民居特色,让游客去体验乡村田园慢生活,才能吸引城市人群下乡去消费“乡愁”。

乡村产业

不要以搞工业的思维发展

  说起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话题,张孝德特别强调,农业的对象是生命物,工业的对象是化合物。农业是共生产业,工业是竞争产业。因此,各地不要以搞工业的思维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产业应该是小而美、小而多样化的生态群落产业。”张孝德介绍,这些产业应采用小规模化、有限市场化、多中心治理等生产方式,满足多元化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短周期波动变化大,以稳定生产关系、保护生产力。

  他认为,农业会受到大自然规律的制约,不能以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农村产业。因为,单一的养殖规模过大,三五年后一般都会出现销售问题。所以,乡村发展任何一个产业时,都主张多样化、有限性,以获取相应的利润。

  而未来乡村产业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什么?张孝德认为主要有四类,一是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二是古朴纯粹的乡土文化;三是熟人社会的互助方式,四是生态环保的农产品。

  “基于此,乡村,特别是偏远古朴的乡村,恰恰是未来的’奢侈品‘。”张孝德说,当前各地纷纷推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除了乡村产出的优质农产品受游客青睐外,回归自足的田园生活、手工的艺术生活、自然的智慧生活、乡村的幸福生活,去体验乡村绿色的生活方式,将是乡村旅游产业稀缺的产品。

  而谈起重庆各地大力发展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张孝德高度赞扬重庆突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这样的产业布局,是在挖掘天地赋予的‘自然价值’。”

  不过,他还建议:“‘高效’一词主要还是工业化思维,我们在深度解读其中产业的利益时,要侧重于去开发其中的生态价值。在未来,‘山地’将比‘高效’更有卖点,应做大做强。试想,游客们看到‘山地’二字,很快就会联想到诗意的生活、立体的环境、绿色的农产品,进而产生向往力。”

  “第一次来到江津,我就对‘江小白’的印象非常深刻。”张孝德感慨地对记者说,“这样一种小小的酒产品,却深度融入了本土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了当地富硒元素,把生态、文化、产品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不错的营销效果,值得借鉴。”

乡村治理

不要以治理城市的思维治

  乡风文明如何营造?张孝德说,城市社会是生人社会,奉行人之初性本恶。而乡村社会是熟人社会,奉行人之初性本善。要治理好乡村,同样不要照搬治理城市的思维。

  “乡村治理要注重多元治理、复合治理的自组织再建,应探索熟人生活新组织模式、三事分流乡村组织模式、产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张孝德说,其中,要加大传统文化复兴与乡村大教育力度,发挥乡贤在农村治理中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靠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能人涌进了城市,如何破解“农村乏人”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一直在消失,特别是城市周边的乡村,这是不可避免的。”张孝德认为,城市扩张的边界已经到来,未来3-5年,会迎来一个农村人回乡及城市人下乡的潮流,“人来了,乡村就活了!”

  不过,回乡或下乡参与治理乡村的人群,应首选有远见、有智慧、有情怀的人。他说,未来下乡的人群将主要有五类:新告老还乡、新乡贤归乡;返乡创业农民工;新老知青下乡、艺术家下乡;逆城市化推动城市人下乡;国际回乡寻根者。

  “另外,农村发展太需要有知识、有情怀和各种跨越专业地域的年轻人。虽然,他们下乡创业失败的挺多,但年轻人迈出这个脚步,就是时代的进步。”张孝德说。

  张孝德还委托重庆日报寄语下乡的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几个基本原则:第一,要深入了解乡土文化,读懂中国乡村;第二,发展产业不要贪大,从小事做起,尽量抱团发展;第三,乡村产业与城市产业不同,周期长、见效慢,要学会坚持,要有坚定信念;第四,做乡村产品的时候要结合地域文化,与当地村民、同龄人多交流。‍


“大讲堂坚定了我们投身乡村事业的信心”

“张教授描绘的未来乡村之景,正是城里人向往的生活环境!”7月22日,听完“乡村振兴大讲堂”主讲嘉宾张孝德带来的精彩演讲,现场观众意犹未尽:“这堂讲座接地气、有温度、具有指导意义,坚定了我们投身乡村事业的信心!”

  江津区嘉平镇大垭村扶贫专干杨艳颇为激动:“我们村拥有美丽的风光与勤劳朴实的民风,这些目前暂时没有产生经济价值的东西,今后肯定能成为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按照张教授对乡村建设的建议,下一步,我们村要围绕‘乡愁’打造村容村貌、围绕‘乡村味道’发展农特产品,号召村民整修农房,发展农家乐等。”

  杨艳介绍,目前,大垭村在搞好村容村貌建设的同时,要求村民发展绿壳鸡蛋产业。不过,与以往农村散养鸡不同,村里要求大家在树林里适度规模养鸡,并用栅栏将鸡群围起来喂养。“这样小规模圈养土鸡,喂的是自产苞谷,鸡粪收集用于肥田,既能保证鸡蛋品质,还能确保环境不受污染。”她自豪地说:“这样的方式,正好契合了张教授所说的,农村要发展生态产业。”

  “我对张教授说的‘乡村产业要兴旺,要做好存量战略和增量战略’感触特别深。”嘉平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何福祥结合工作谈了自身体会,“我们做好存量战略就是要把现有传统农业做大做强,号召村民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良种化、科技化等种植手段。而做好增量战略就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就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全程化社会化服务等。”

  他认为,嘉平镇还可以利用万亩富硒茶叶、万亩富硒小水果、万亩富硒花椒等存量经济,去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的增量经济,下一步要加大投入建设旅游道、公共厕所、农家饭店等,为做好这一增量经济打下好的基础。

  “张教授的讲座,让我投入乡村建设信心倍增!”王兵是重庆鲁能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该公司在江津区长江边的白沙镇、龙华镇、慈云镇流转土地5.8万亩,正紧锣密鼓地打造一个大型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

  听了讲座后,他倍感振奋:“张教授说,乡村建设不要照搬城市建设套路,要把乡村的‘美丽’打造成‘美好’。而我们将要打造的旅游采摘园、观光体验农场、农业科普基地等,注重了因地制宜、保护了原生态、尊重了本土文化,正是在践行这一乡村发展的理念。我相信,我们项目的未来前景非常可期。”

  去年返乡创业的“85后”青年董雪梅,在上海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十余年,年薪50万元。“我的老家大垭村生产脆桃、脆红李、西瓜等,但以往因为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导致滞销。”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我之所以克服重重阻力回乡来创办一个电商平台,就是想利用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帮助村民让这些农产品走向全国。”

  “自平台今年3月正式上线以来,我已收购村民销售的农产品13万余元。不过我自己并没有赚到钱,因此经常被家人劝说返回上海工作。”说起自己的返乡创业经历,董雪梅的眼眶有些湿润,“听了今天的讲座,我非常感谢张教授对我们年轻人下乡给予的肯定与鼓励!从长远看,我肯定会为家乡带来改变,为自己带来收入。”‍


Baidu
sogou